技术报道

中国车企欧洲智能驾驶测试的差异化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5/07/01 返回

引言

从“制造出海”到“智驾出海”——

中国车企的新考卷

欧洲市场,作为全球高端汽车品牌的发源地与核心阵地,其消费者对车辆的品质、安全和技术先进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车企的足迹踏上欧洲这片成熟且挑剔的汽车大陆时,竞争的焦点也悄然发生了转移。智能驾驶功能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配置,而是决定产品能否立足、品牌能否被认可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所有决策者面前:在中国市场经过百万公里路测验证、表现优异的智驾系统,并不能简单地“即插即用”到欧洲。


“从物理环境的“水土不服”,到法律法规的“规则重塑”,再到驾驶文化的“行为差异”,中国智驾系统在欧洲面临的是一场系统性的本地化大考。”


作为最早在欧洲开展智能驾驶业务的中国科技企业之一,亮道早在2018年便成立了德国子公司,目前在欧洲已有百余人的工程师队伍,服务三十多家汽车行业客户,其中包括全球知名主机厂、Tier1 零部件供应商、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作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亮道在欧洲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智能驾驶数据训练的完整解决方案,也持续支持中国汽车厂商在欧洲的智驾功能训练。


本文将从基础设施、法规标准、驾驶行为三大维度,总结亮道智能以往多个项目经验,为大家剖析中欧驾驶场景之间的核心差异,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做好准备,从而更高效、更稳健地完成智驾功能的欧洲本地化落地,真正实现从“制造出海”“智驾出海”的认知升级。


物理世界的“水土不服”——

欧洲复杂基础设施对智驾系统的挑战


智能驾驶系统的根基在于对物理世界的精确感知和理解。然而,欧洲独特的历史、地理和城市规划,使其基础设施呈现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特征。这种差异直接挑战着智驾系统中感知、决策与规控算法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宏观差异概览:从数据看欧洲路网的复杂性


首先,我们通过一组宏观数据对比,直观感受欧洲主要国家路网的特点。与中国广袤的国土和“大开大合”的基建风格不同,欧洲国家普遍面积较小,但路网精细且多样。

数据来源:综合世界银行、各国统计局及公开数据估算


从上图数据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关键洞察:


· 路网密度与类型切换: 欧洲国家(如德国、英国)的公路密度远高于中国,这意味着道路网络更为复杂。智驾系统需要频繁在不同等级的道路间切换,例如从不限速的德国高速公路(Autobahn)驶入限速严格的乡间小路,这对系统的场景识别和策略调整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 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 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等国多山地,法国、德国地形起伏多变。这些场景不仅影响车辆的动力学控制,更可能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很多人知道意大利是一个多山的半岛国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意大利的隧道公里数占欧洲的一半之多,GPS信号在山区隧道内常常丢失,严重考验组合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

· 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设施老旧:欧洲高速公路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期,各国建设高速建设标准差异很大,车道宽度,匝道设计,车道线标识等均有很大差异,直接影响到LCC等功能的设计。1993年欧盟成立之后各国建设高速的标准才逐渐统一。


· 古老城镇的结构挑战: 欧洲拥有大量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如罗马、巴塞罗那、巴黎、伦敦),其道路普遍狭窄、多环岛,单行线错综复杂,有轨电车的当当声和四处可见的自行车比汽车更早的存在于这些城市,步行者、骑行者和汽车,一同享有这城市的风景。这不仅考验车辆的路径规划能力,更对低速行驶时的精准控制、障碍物避让(如违章停车、行人突然出现)构成了巨大挑战。


微观场景剖析:智驾系统必须攻克的典型Corner Cases


宏观的差异最终会体现在无数个具体的微观场景中,这些场景是智驾系统必须攻克的Corner Cases。


1.道路标准与路面状况


· 路面材质与维护: 欧洲城市中常见的石板路,以及有轨电车的铁轨。其不规则的表面和缝隙会对基于视觉的车道线识别算法造成严重干扰。同时,路面老化、沥青修补留下的“补丁”和裂缝,也要求图像识别算法具备更强的鲁棒性,以区分真实车道线与路面噪声。

· 车道线特征: 由于道路建设年代久远和维护标准不一,欧洲许多道路的车道线存在磨损严重、反光性差的问题。此外,部分国家(如英国的双黄线、涂装区域、虚白线组合)有其独特的道路标记体系,需要进行专门的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


2.交通标识与信号灯


· 标识多样性与语言: 尽管欧盟各国遵循《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但各国的交通标识在细节、尺寸和辅助文字上仍有差异。例如,限速牌、禁停标志等可能附带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本地语言说明。而英国和欧盟绝大部分国家的道路标识差异性特别明显,很多明明可以用图片做图示的,却非要用纯文字。这要求视觉识别系统不仅要认识图形,还要具备强大的多语言光学字符识别(OCR)能力。

· 信号灯形态与位置: 与中国常见的立柱式、悬臂式信号灯不同,欧洲的信号灯可能尺寸更小、安装位置更低。这种多样性对算法的检测范围和识别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针对性地扩充训练数据集。


通过长期数据积累,亮道智能为客户整理了欧洲二十多个国家_八大类交通标识图例_超过4300多个,支持客户快速建立本地化的道路标识训练数据库。



3.特殊结构:环岛、隧道与桥梁


· 环岛(Roundabout): 环岛作为欧洲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的普及程度远超中国,是城市和乡镇交通的核心节点。法国自1903年起建造第一座环岛,如今全法环岛数量超过5万个,是其他欧洲国家环岛数量的总和。总体来说,环岛建设成本低,通行效率高,在建设初期,选择用环岛连接多条道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越建越多的环岛也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多麻烦。欧洲的环岛形态各异,从单车道迷你环岛到多车道、多出口的复杂螺旋环岛,其通行规则对智驾系统的感知融合和决策规划是极为严苛的考验。进环岛和出环岛都需要车辆频繁连续变道,智驾系统应对连续的cut-in和cut-out场景都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响应。

· 隧道与桥梁: 欧洲的隧道和桥梁数量庞大。车辆进出隧道时,光线亮度的急剧变化对摄像头的宽动态范围(HDR)能力是极限挑战。更关键的是,在长隧道内GPS信号会完全丢失,此时系统必须无缝切换到高精度的惯性导航,确保车辆轨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规则的重塑——

欧盟与英国法规对智驾功能的技术约束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物理世界的挑战,那么法律法规就是智驾系统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契约”。欧洲拥有全球最严苛、最完善的汽车法规体系,这不仅是市场准入的门槛,更深刻地影响着智能驾驶功能的设计、开发和验证流程。


宏观法规框架对比:从GB/T到UN-R


中欧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法规框架,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监管理念:中国鼓励积极创新和大规模应用,而欧洲则优先强调安全、可靠以及严格的流程管理。


· 中国标准(以GB/T为代表): 中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等标准,快速与国际接轨,并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测试和应用提供了指导。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标准立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智能驾驶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整体上,中国法规环境呈现出“鼓励创新、快速迭代”的特点,为新技术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探索空间。


· 欧盟法规(以UN-R为核心): 欧盟的车辆认证基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发布的一系列法规(UN Regulations)。其中,与智能驾驶直接相关的“三驾马车”—— UN-R155(网络安全)、UN-R156(软件更新)和UN-R79(驾驶员控制辅助系统 DCAS),构成了严密的准入体系。2024年11月,欧盟(EU)2024/2689 宣布采用 UN-R171法规,自此高阶L2系统可正式进入欧盟市场。2025年3月,WP29第195会议审议通过UN- R171_01系列修正本,增加自主变道、高速脱手等要求。这些法规不仅关注功能本身,更强调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流程可追溯和供应链安全,对车企的体系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 英国的后脱欧时代: 英国在脱欧后,虽然大体上沿用了欧盟的法规框架,但也开始建立自己独立的认证体系,由车辆认证局(VCA)负责。这意味着车企若想同时进入欧盟和英国市场,可能需要应对两套相似但存在细微差异的认证流程,增加了合规的复杂性。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从适应国内的GB/T标准到满足欧洲的UN-R系列法规,不仅仅是技术指标的对齐,更是研发流程、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的全面对齐。”


关键法规差异对技术研发的直接影响


具体的法规条款,直接转化为对智驾系统技术方案的硬性约束。


1.路权(Right-of-Way)规则


· 红灯禁止右转: 在中国,圆形红灯信号标明可以右转,然而整个欧洲的红灯,除非有明确授权的标志或信号(在德国最常见),否则红灯右转是违法的。欧洲各国法律严格执行“行人绝对优先”原则,尤其是在无信号灯的斑马线。智驾系统对行人的检测范围、意图预测以及避让策略必须做到足够的可靠。任何在斑马线前未能主动、平稳减速让行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 环岛/路口让行: “支路让干路”、“转弯让直行”、“进入环岛让岛内”等路权规则被严格遵守。智驾系统必须能够准确地识别路权标识(如停车、让行标志),并结合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精确感知,做出符合法规的、毫不含糊的让行或通行决策。


2.速度限制与管理


· 德国无限速高速(Autobahn): 在德国,接近1/3的高速路段没有设置最高速度限制,这对智驾系统是魔鬼级的考验:如果搭载自动换道辅助系统,传感器必须具备超远距离的稳定探测能力;决策系统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对前方车辆的变道、刹车等行为做出反应;车辆的横向和纵向控制必须在180km/h以上的高速下依然保持稳定。


· 动态限速: 智驾系统必须能够准确、实时地识别这些动态信息,并平稳地将车速调整至法定限速内,这是法规强制要求的ISA(Intelligent Speed Assistance)功能。ISA功能通过法规认证相对容易,但达到消费者预期绝非易事。欧洲高速公路上普遍采用基于天气状况(雨、雾)、交通流量或施工情况的动态电子限速牌。


城市道路也会针对特定区域设置专门时段的限速。在欧洲很多汽车用户网站上消费者对ISA功能的投诉和抱怨屡见不鲜,这其中原因多样,包括开发功能时忽略了不同时段的动态限速变化,针对特定区域(学校、医院等)有特殊的限速限制,但驶离该区域后ISA的警告声无法及时关闭等等。

人的变数——

欧洲驾驶行为习惯与智驾系统的交互磨合


智能驾驶系统不仅要与道路和规则互动,更要与“人”——驾驶员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进行复杂的博弈和共存。欧洲驾驶员在长期的汽车文化熏陶下,形成了一套与中国驾驶员显著不同的行为模式和驾驶习惯。智驾系统如果不能理解并适应这些“软规则”,即便技术上再先进,也难以获得用户的信任和喜爱。


典型驾驶风格差异分析


1.高速公路驾驶


· 严格的车道使用纪律: 在欧洲多车道高速公路上,驾驶员普遍严格遵守“右侧通行,左侧超车”的规则。完成超车后会迅速回到右侧行车道,长期占用超车道的行为极为罕见,极有可能引起公愤。这对智驾系统的自动变道辅助(ALC)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变道逻辑需要更果断、高效,同时要能准确判断后方快速接近的车辆,避免在不安全的时机变道至超车道。


· 更大的安全车距与信任度: 欧洲驾驶员习惯保持比国内驾驶员更大的行车间距,对前车的信任度较高,不会频繁进行无谓的加速和刹车。因此,ACC(自适应巡航)系统的跟车距离设定需要提供更长的选项,并且加减速的平顺性需要精心调校,以避免突兀的加速或制动,从而符合当地用户对舒适、平稳的预期。


2.城市驾驶


· 丰富的非正式沟通: 欧洲驾驶员之间更频繁地使用灯光(闪烁远光灯表示礼让)、手势(挥手致意)等非官方“驾驶语言”进行沟通。虽然智驾系统目前难以完全理解这些信号,但在人机交互(HMI)设计上需要有所考虑,例如,当系统检测到对方车辆的礼让行为时,可以向驾驶员进行提示。


· 对弱势交通参与者的极高保护意识: 欧洲驾驶员在遇到自行车、摩托车、行人时,会表现出极强的保护意识,主动减速并保持非常大的横向安全距离(通常在1.5米以上)。智驾系统的避让策略必须同样保守,在规划路径时为这些弱势交通参与者预留出充足的安全冗余,任何贴近或“擦身而过”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危险驾驶。


智驾系统的驾驶风格不应是单一的。虽然可以为用户提供“保守”、“标准”、“运动”等模式选项,但其默认的“标准”模式,必须深度贴近欧洲驾驶员沉稳、守规、高效的特点。


从理论到实践:

构建高效的欧洲智驾测试与验证体系


前三部分的分析揭示了中欧之间驾驶场景的巨大差异。要跨越这些鸿沟,车企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且深度本地化的测试与验证体系。必须进行充分的大里程测试,系统性地覆盖欧洲核心市场的典型路况。


亮道智能数据服务团队布局中欧。亮道智能有系统的数据训练工具链与一支百人的工程师团队,为德国汽车厂商宝马、奔驰、大众和多个国际Tier-1企业包括Magna,Denso,ZF等交付智能驾驶功能训练服务,也持续为长城、上汽、吉利、蔚来等多家在欧洲市场蓬勃发展的中国车企提供智能驾驶的数据与测试服务。车企如何快速构建海外智能驾驶功能训练的闭环呢?亮道智能通过长期与客户的共同打磨,迭代出一套快速可上手的数据工具链产品。


· 本地化场景库(Scenario Library)的构建: 这是所有测试工作的基础。车企必须投入核心资源,在欧洲进行足够覆盖度的、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和标注,建立一个专门针对欧洲市场的场景库。这个场景库不仅要包含常见的ODD(运行设计域),更要着重收录那些在国内罕见但在欧洲普遍存在的Corner Cases,并对其进行结构化分类和标签化管理。

· 设计专项测试模块: 针对欧洲的特殊挑战,开发一系列专项测试模块,进行重点攻关。例如:


o “环岛通行能力”专项测试: 设计一个包含不同入口数量、交通流量、视线遮挡情况的环岛测试矩阵,系统性地评估系统在环岛场景下的路权判断准确率、通行效率和乘坐舒适度。


o “高速动态博弈”测试:在德国不限速高速路段,设计多车交互的复杂场景,测试系统在超高速(>160km/h)下的感知稳定性、决策反应时间以及车辆控制的精准性。


o “乡间小路适应性”专项测试: 针对欧洲大量存在的狭窄、无中心线、两侧有树篱遮挡的B级或未分类道路,设计测试场景。评估系统在会车时的主动避让、对向来车意图判断、以及在视野受限的盲区弯道中的速度控制与风险预判能力。


凭借在欧洲积累的丰富项目经验以及完善的数据中心建设,亮道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制数据采集路线规划,并提供全面的数据训练以及智驾功能测试服务。

结论:拥抱差异,精耕细作——中国车企智驾出海的成功之道


从中国到欧洲,中国车企的智能驾驶出海之旅,并非简单的地理位移,而是一场深刻的范式转换。要在这场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需要对每一个本地化细节的尊重和优化。本地化不应是产品出海后的“打补丁”,而应是产品定义和研发之初的顶层设计。


“最终,成功的智能驾驶出海,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当地文化、规则和用户习惯的深度理解与谦逊融合。对于志在成为全球领导者的中国车企而言,唯有拥抱差异、精耕细作,方能在这片新大陆上行稳致远,赢得未来。”


相关推荐

购买咨询

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请填写以下信息,表格提交后,亮道智能的专业服务人员会及时与您联系

  • 姓名 *
  • 公司/组织名称 *
  • 电话 *
  • 邮箱 *
  • 滑动验证 *

    拖动滑块验证

  • 意向咨询领域 *
    选择
    智能驾驶数据解决方案
    激光雷达
    车路云一体化
    海外整车功能测试
提交

关于我们

  • 简历投递:
    ldrecruit@liangdao.ai
  • 媒体垂询:
    pr@liangdao.ai
  • 车载业务合作:
    bd@liangdao.ai
  • 路侧感知智慧交通业务合作:
    bd.smartcity@liangdao.ai
版权所有 亮道智能 备案号:京ICP备2021014353号-1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280号

Cookies使用策略

我们的网站使用cookies以改进我们的网站和改善用户体验。
如您继续浏览本网站而未更改浏览器cookie设置,视为同意我们的cookies使用策略。
同意 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