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道剧学铭:激光雷达量产时代来临,支持车路协同真正落地
2019 年至今,亮道智能参与了长城汽车 L3 自动驾驶量产项目,帮助新型固态激光雷达在车端大规模应用。作为核心的感知传感器,激光雷达也在通过车路协同感知的方式,为智慧交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8 月 22 日,由中国汽车百人会、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主办的第三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 (GIV2020) 在广州隆重召开。亮道智能 CEO 剧学铭博士从激光雷达发展谈了对车路协同的理解,并且介绍了亮道智能在车端和路端的技术积累。
以下为演讲内容:
尊敬的张秘书长,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亮道智能的剧学铭,非常感谢有机会跟大家分享。
之前的嘉宾都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功能的层面讨论了对车路协同的看法,我今天就自己专属领域 —— 结合激光雷达,与大家讨论一下车路协同的未来发展。
首先抛出三个观点。
第一个,探讨车路协同首先要区分对象。智能的车、智慧的路都有分级,车路协同到底服务什么样的对象?是服务交通口还是服务未来的自动驾驶?这里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亮道智能专注于激光雷达的开发和测试,从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来看,业内普遍认为 L3 及以上自动驾驶会通过激光雷达结合的车路协同来实现落地。
第二个,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落地前提是单车智能已经相对成熟,通过车路协同提供最后的助推。单车智能自动驾驶有一些很难克服的问题,需要通过路端辅助解决。
第三个,针对高级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进一步开发。
回到我们擅长的激光雷达领域。现在提到激光雷达更多还是应用在车端。当然前期在泊车,以及从去年开始在基建端在路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激光雷达开始投入应用尝试。
我们团队 2014 年起就开始做激光雷达开发,早期也想过激光雷达在城市各端的应用,但当时没有太多的考虑路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激光雷达价格太高。虽然与前几年相比,激光雷达售价有了大幅度下降,但还是万元级别,甚至是十万元以上。如果在路侧大量推行,依然存在成本挑战。
第二,以往的激光雷达开发更多是根据车端应用设计,并不适用于路端。很多情况下是把车端激光雷达装到路侧来使用,因此无法满足未来路侧感知的要求。
第三,从激光雷达,特别是第一代机械式激光雷达的特性来评断,还无法适应道路环境。因为机械式产品是一个耗件,在路端使用需要 24 小时全天候工作,比车端激光雷达规格要求更高。
这是我们之前没有太多在路侧激光雷达做投入的原因。
去年我们对路侧开始关注,是因为看到了激光雷达的发展进步。
长城汽车要在 2022 年的高端车型上量产新型的固态激光雷达。我们从去年 4 月份开始陆续接触新一代纯固态激光雷达,并为其开发适配算法。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的深入理解,我们对车端以及未来路端的感知都更有信心了。
对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认为先有激光雷达在单车智能领域的应用。首先一个原因在于,单车智能的量产有助于激光雷达价格的真正下降和性能提升,借助于上车的量产项目,我们对激光雷达未来价格的预期比较乐观。
在 2022 年量产以后,纯固态激光雷达的价格会降至千元级别,这对于激光雷达未来应用于路端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大家也可以看到,新型激光雷达除了原始点云,还可以输出类图像信息。这种类图像本身就含有准确的深度信息,所以对车端和路侧感知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新型固态激光雷达在往模组化发展,未来包括成本,以及它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调试的灵活性有很大的提升。
结合这几点,我们认为激光雷达在车端量产以后,在路端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亮道智能做了很多尝试,也在路侧开发了基于激光雷达的感知系统。我们认为今年到明年还处于激光雷达量产前的时间点,所以更多还是在内部开发阶段。
对整个车路协同产业链而言,我们只是感知这一环,还要跟通信端、车端结合到一起,这些工作大约需要两年时间。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把基础打好。
我认为车路协同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实现。我们在做商业预判时发现:2025 年以后,激光雷达在车端与车端以外(如路侧应用)的市场规模比例约为 1:1,国内不同市场的规模应该是比较接近的。而我获得的德国同行报告预测,德国激光雷达车端、车端以外的市场规模比是 5:1。只有中国政府的推动才能使路端有可能变成一个新兴市场。
上图右侧是新一代固态激光雷达的输出效果,整个输出的属性比前一代激光雷达有很大的提升。
随着激光雷达车规量产价格下探,我们认为激光雷达早期会在一些路侧场景率先应用,比如 AVP、HWP 开始逐步推广。
我们预计到 2023、2024 年以后,激光雷达开始对更多的自动驾驶场景起到强力的支撑作用,包括 Robotaxi、干线物流、自动泊车、高速自动驾驶、社区配送。
总结一下,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商用的最后助力,如果我们为路侧增加了感知能力,一方面对自动驾驶功能落地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政府部门测试评估自动驾驶车辆有非常大的帮助。
借助车路协同测试可以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准入结合起来,帮助自动驾驶公司商用完成最后的助推。
整体而言,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商业上判断,我们认为车路协同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前景,预计从 2023、2024 年开始具备大规模商用的可能。
以上就是我的判断,谢谢!
(完)